8字词语
共 296 条词语
-
参见:为渊敺鱼,为丛敺雀,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查看详情]
-
利:锋利;乃:才。两把刀子交锋之后,才能知道哪把快哪把钝。比喻只有把两种学说、观点放在一起比较,才能判定是非曲直。[查看详情]
-
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由毛泽东提议并通过。内容为:(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实行为战时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查看详情]
-
(谚语)原指三国时周瑜用计火攻曹操,一切均已准备妥当,只缺能把火吹向曹营的东风。后比喻办一件事,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缺最后的关键条件。[查看详情]
-
谓一言既出,即不能反悔,如白之染黑,不可复白。[查看详情]
-
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随遇而安,从一而终。[查看详情]
-
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蛀蚀。比喻事物常活动则不易被侵蚀破坏。[查看详情]
-
同“项荘舞剑,意在沛公”。[查看详情]
-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查看详情]
-
人:贤人;云:助词;亡:失去;殄瘁:病困。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查看详情]
-
《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查看详情]
-
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查看详情]
-
形容生活点滴完全由人服侍,坐食享受。[查看详情]
-
中国体育运动的最高荣誉奖。由国家体委颁发。授予世界纪录创造者、世界冠军和为体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人员。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首次颁发。[查看详情]
-
长期培训军队,以备外敌入侵时应急之需。元·马致远也作「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查看详情]
-
日月运行天空,江河流经大地。比喻恒古不变,历久不衰。[查看详情]
-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成为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社会过程,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资本家的私事,造成个别企业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尽量扩大生产,并无止境地追求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造成生产能力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对立。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一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矛盾起支配的决定的作用。[查看详情]
-
①.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②.牦,亦作“厘”。[查看详情]
-
见“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查看详情]
-
先:先驱者,带头人;始:创始者。不做为人民造福的先驱者,也不做祸害人类的创始人。[查看详情]
-
语本意谓不辞辛苦的竭尽心力,一直到死为止。[查看详情]
-
对于了解真相的人不以谎言相欺。[查看详情]
-
见“东不着边,西不着际”。[查看详情]
-
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江泽民1993年3月31日在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认为“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查看详情]
-
中国对体育运动竞赛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的制度。1958年由国家体委颁布施行。竞赛制度将各级竞赛分为综合性运动会、单项锦标赛、等级赛、对抗赛、通讯赛、友谊赛、邀请赛等,并对各级各类竞赛作出明确规定。[查看详情]
-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其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具有以下特征:在规模上,一方面向巨型化发展,出现了运算速度达几亿次的巨型机,另一方面向微型化发展,出现了小巧灵活的微型机;在使用上进入了以网络为特征的时代;在功能上逐步向智能化发展。中国于1983年制成运算速度达上亿次的巨型机。[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机智灵活,遇事能观察周详。也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查看详情]
-
雕塑。法国布尔德尔作于1909年。赫拉克勒斯系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作品以激烈的动感和独特的构图,赋予赫拉克勒斯以现实中的人的精神。他粗壮的双手拉着弯弓,两腿叉开,全身肌肉隆起,显示出一种超人的力量。[查看详情]
-
十二个欧洲国家的联合科研机构。创建于1952年,中心在日内瓦。宗旨是进行粒子物理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装备有目前最先进的加速器、对撞机等。[查看详情]
-
1954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六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并确认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