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明日可以攻下。出自宋・辛弃疾《美芹十论》。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明日可以攻下。 复制出处:宋・辛弃疾《美芹十论》:“故臣以为兵出沐阳,则山东指日可下。
详细解释
指积弊已久,习以为常。出自晋・左思《三都赋》序。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习惯等。指积弊已久,习以为常。 复制出处:晋・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卮无当,虽宝
详细解释
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出自明・朱元璋《皇陵碑》。一般作谓语,指准备战斗。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复制出处:明・朱元
详细解释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出自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复制
详细解释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一般作谓语,同九死一生。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复制出处
详细解释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由人”。参见“祸福同门”。出自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亭毒,养育。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是祸是福均取决于
详细解释
点头晃脑。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颠:晃动。点头晃脑。 复制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饭店
详细解释
形容饥饿难忍。出自宋・苏轼《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一般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饥饿。形容饥饿难忍。 复制出处:宋・苏轼《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饥火烧肠作牛
详细解释
谓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常见的东西。谓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复制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
详细解释
见“顾盼生姿”。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一幕。见“顾盼生姿”。 复制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王昭君,十九岁……一双秋水似的眼睛,神采清明,顾盼多姿。”
详细解释
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样。形容骄傲自大。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莫:没有。予:我。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
详细解释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出自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复制出处:清・唐孙
详细解释
”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出自战国・庄子《庄子・秋水》。一般作宾语、定语,同“邯郸学步”。《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
详细解释
指井上汲水用具。出自唐・陆龟蒙《野井》。一般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银瓶:装水用具;素绠:系在吊桶上的绳索。指井上汲水用具。 复制出处:唐・陆龟蒙《野井》:“
详细解释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出自宋・赵长卿《减字木兰花》词。一般作谓语、状语,指来回翻动身体。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复制出处:宋・赵长卿《
详细解释
形容众多。出自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众多。 复制出处: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嘉祥累仍,福应尤盛……烟霏雾集,不可胜
详细解释
见“无冬无夏”。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般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见“无冬无夏”。 复制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无间
详细解释
指微小的事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一般作主语、宾语,形容极细微的事情。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复制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匈
详细解释
比喻人死。旧时多作挽辞。出自《禽经》。一般作谓语,比喻贤人去世。靡:指凤死;吪:指鸾死。比喻人死。旧时多作挽辞。 复制出处:《禽经》:“凤靡鸾吪,百鸟瘗之。”用法
详细解释
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出自《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犹比
详细解释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复制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详细解释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一般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复制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
详细解释
见“日积月累”。出自《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见“日积月累”。 复制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先帝于大
详细解释
挥动笔杆,急速地写起来。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出自《清朝野史大观・学使以快短明衡文》。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振:挥动;疾:迅速。挥动笔杆,急速地
详细解释
见“模棱两可”。出自《粤东纪事》。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不明确。见“模棱两可”。 复制出处:《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用法:作谓语、
详细解释
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出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复制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叙人情,状物态
详细解释
①原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亦泛指有战斗力的部队。②指充满活力的力量。出自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般作主语、宾语,泛指军队。①原指军队中的
详细解释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
详细解释
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出自《尚书・太甲》。一般作定语,用于书面语。升:上升,提高。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 复制出处:《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
详细解释
用自己的主张去约束别人。出自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般作谓语、定语,指约束别人。用自己的主张去约束别人。 复制出处: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详细解释
志向很不平常。形容超凡。出自《晋书・阮修传》。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不凡:不寻常,不平凡。志向很不平常。形容超凡。 复制出处:《晋书・阮修传》:“梁国张
详细解释
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一般作宾语,用于书面语。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复制出
详细解释
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舍:放弃,舍弃;逐:追求。抛
详细解释
所作所为过于恭敬。指恭敬过度。出自《周易・小过》。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行:所作所为;乎:相当“于”。所作所为过于恭敬。指恭敬过度。 复制出处:《周易・
详细解释
极力迎合顺从他人的旨意。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王蕃传》。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承颜:顺从他人的脸色;顺:顺从。极力迎合顺从他人的旨意。 复制
详细解释
比喻地方多关口,易于防守。出自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重:重复;门、户:房屋的出入口。比喻地方多关口,易于防守。 复制出处:清・
详细解释
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出自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一般作谓语、状语,指消失。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
详细解释
亦作“磨礲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出自唐・韩愈《考功员外卢君墓志铭》。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亦作“磨礲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
详细解释
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般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复
详细解释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一般作宾语、定语,形容客人很多。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复制出处:明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