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阳货》。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复制出处:春秋・孔
详细解释
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出自《礼记・学记》。郑玄注:“扞:坚不可入之貌。”一般作谓语、定语,指不投合。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
详细解释
受到斧钺的诛杀。形容人罪大恶极。出自唐・孔颍达《春秋正义序》。一般作宾语,用于处罚。萧斧:行刑的斧钺;诛:杀戮。受到斧钺的诛杀。形容人罪大恶极。 复制出处:唐・
详细解释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出自茅盾《锻炼》。一般作定语、状语,指惊乱。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复
详细解释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也作“以卵击石。”。出自先秦・墨翟《墨子・贵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卵:蛋;拿着鸡蛋去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详细解释
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发展。出自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应按比例发展》。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放:放纵;不加约束;任:听凭;任由;自:自己;独自;
详细解释
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出自唐・韩愈《朝归》诗。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
详细解释
比喻恶物虽小,但能害人。出自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一般作分句、宾语,含贬义。比喻恶物虽小,但能害人。 复制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其无谓
详细解释
见“有名无实”。出自《汉书・循吏传・黄霸》。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名实不符。见“有名无实”。 复制出处:《汉书・循吏传・黄霸》:“臣敞非敢毁丞相也,诚恐群
详细解释
见“横祸飞灾”。出自徐绍武《检察长人选》。一般作宾语、定语,指意外的灾祸。见“横祸飞灾”。 复制出处:徐绍武《检察长人选》:“好同志啊!我永远忘不了你!希望
详细解释
)。出自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迟疑畏缩;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 复制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距
详细解释
形容骄傲、急躁、暴戾。出自《荀子・议兵》。一般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形容骄傲、急躁、暴戾。 复制出处:《荀子・议兵》:“旁辟曲私之属为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
详细解释
相比之下;显得不足。出自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对照。相比之下;显得不足。 复制出处: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仙人
详细解释
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明知故犯。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 复制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明知故犯。例子:这年头执法犯法的事情时有
详细解释
没有根据的说法。出自宋・郑樵《通志・总序》。一般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复制出处:宋・郑樵《通志・总序》:“且
详细解释
指女子装饰妖艳,容易招致奸淫的事。出自《周易・系辞上》。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冶容:打扮得容貌妖艳;诲:诱导,招致;淫:淫邪。指女子装饰妖艳,容易
详细解释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出自《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一般作主语、宾语,指强盗头子。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复制出处:《京
详细解释
没有家可回。指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人。出自唐・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一般作谓语、定语,指无依无靠。归:返回。没有家可回。指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人。
详细解释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出自韩非《韩非子・有度》。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
详细解释
比喻男女暗中通情。出自《晋书・贾谧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弱》载: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充少女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家中
详细解释
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出自《晋书・刘毅传》。一般作宾语、定语,指好坏不分。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 复制
详细解释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出自鲁迅《朝花夕拾・死后》。又《呐喊・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
详细解释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复制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宫曰
详细解释
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出自清・无名氏《说唐》第55回。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独:单独;独立:不依赖外力。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复制出处
详细解释
比喻才能虽多不精。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一般作宾语,含贬义。比喻才能虽多不精。 复制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用法:偏
详细解释
tāo tāo zhě tiān xià jiē shì
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微子》。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滔滔:连续不断
详细解释
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出自宋・刘安世《尽言集》。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置:放;摆。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 复制出处:宋・刘安世《尽言集》
详细解释
一碗浆,十个饼。比喻小恩小惠。出自北宋《新唐书・藩镇传・李师道》。一般作宾语、定语,含贬义。一碗浆,十个饼。比喻小恩小惠。 复制出处:北宋《新唐书・藩镇传・李
详细解释
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
详细解释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出自唐・王维《重酬苑郎中》诗。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
详细解释
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出自明・汤显祖《南柯记・朝议》。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带有幽默或讽刺。诚:确实;惶:害怕。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
详细解释
谓不做事或不会做事但得到禄位。出自《孔丛子・陈士义》。一般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谓不做事或不会做事但得到禄位。 复制出处:《孔丛子・陈士义》:“子顺相魏,改甓
详细解释
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一般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
详细解释
见“愁眉苦脸”。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发愁、苦恼或焦急。见“愁眉苦脸”。 复制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只见那张太太愁眉
详细解释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出自清・王士禛《香祖笔记》第十卷。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没见识、人云亦云。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
详细解释
伤感地流泪不止。形容非常悲痛。出自《中国现在记》楔子。一般作谓语,指伤感。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流泪不止。形容非常悲痛。 复制出处:《中国现在记》楔子:
详细解释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出自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复制出处:元・关汉
详细解释
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出自明・徐学谟《归有园尘谈》。一般作宾语、定语,形容坏势力。百足:一种多
详细解释
比喻自己进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当。出自三国・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自己进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当。 复
详细解释
疏远亲戚,怠慢朋友。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处世。疏:疏远;慢:怠慢。疏远亲戚,怠慢朋友。 复制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