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凶恶狡黠之辈。出自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复制出处: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
详细解释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一般作宾语,指狐假虎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
详细解释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出自唐・刘知幾《史通・六家》。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比喻模仿不到家,
详细解释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7卷。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指更加得势。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
详细解释
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出自汉・张衡《南都赋》。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时局。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复制出处:汉・张衡《
详细解释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出自晋・桓彝《荐谯无彦表》。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复制出处:晋・桓彝《荐
详细解释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出自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一般作宾语、定语,指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复制出处:元・无名氏《博望
详细解释
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出自三月夫《吴三贵・异象少年》。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称赞人。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
详细解释
同“豕亥鱼鲁”。出自清・钱大昕《序》。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同“豕亥鱼鲁”。 复制出处:清・钱大昕《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
详细解释
见“养虎自啮”。出自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见“养虎自啮”。 复制出处: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
详细解释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一般作谓语、宾语。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复制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
详细解释
见“引虎拒狼”。出自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见“引虎拒狼”。 复制出处: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
详细解释
犹言引狼入室。出自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犹言引狼入室。 复制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
详细解释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出自鲁迅《外集>序言》。一般作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复制出处:鲁迅《外集>序言》:“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
详细解释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出自汉・应劭《汉官仪》。一般作宾语,含贬义。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复制出处:汉・
详细解释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出自清・感惺《断头台・党争》。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复制出处:清・
详细解释
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出自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复制
详细解释
犹三人成虎。出自清・秋瑾《致琴文书》。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传言等。犹三人成虎。 复制出处: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详细解释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转》。一般作谓语、定语,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详细解释
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出自《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一般
详细解释
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复制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
详细解释
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出自《东观汉记・马援传》。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
详细解释
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一般作定语,形容奸狠凶恶的样子。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复制出处:东汉・班固《
详细解释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出自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一般作宾语、定语,指措施不得力。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复制出处: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
详细解释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一般作谓语、定语,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复制
详细解释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出自元・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一般作谓语、宾语,形容相貌威武。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复
详细解释
犹言暴虎冯河。出自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有勇无谋。犹言暴虎冯河。 复制出处: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
详细解释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出自清・陈天华《猛回头》。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
详细解释
画老虎画不好(画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出自东汉・班固《东观汉记》。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画老虎画不好(画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骛远
详细解释
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出自唐・刘知幾《史通・六家》。一般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
详细解释
虬曲苍劲貌。出自明・何景明《古松歌》。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虬曲苍劲貌。 复制出处:明・何景明《古松歌》:“龙盘虎拏终有神,白骨苍鳞半枯死。”用法:
详细解释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出自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般作宾语、定语,指攻击失势的人。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复制出处: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
详细解释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出自清・王晫《今世说・企羡》。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复制出处:清・王晫《今世说・企羡》:
详细解释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出自《易・颐》。一般作定语、状语,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复制出处:《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用法:作定语
详细解释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局势。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复制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详细解释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一般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不伤害亲近的人。即使凶恶的老
详细解释
同“龙腾虎蹴”。出自清・夏清贻《何日醒・东三省》。一般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同“龙腾虎蹴”。 复制出处:清・夏清贻《何日醒・东三省》:“战鼓三挝,龙腾虎掷挪
详细解释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一般作谓语、定语,指间接警告对方。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复制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
详细解释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出自明・徐光启《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怯战。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复制出处:明・徐光启《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
详细解释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一般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年轻人。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复制出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