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相关成语

共 220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

描写尚书的成语有【偃武修文】【逋逃之薮】【出入起居】【肯构肯堂】【旁求俊彦】【股肱耳目】【孜孜不倦】【懋迁有无】【一心一德】【搜扬侧陋】【世轻世重】【调剂盐梅】【颠越不恭】【同心同德】【至再至三】【反戈相向】【发号施令】【有条有理】【民生涂炭】【如火燎原】【恫瘝在抱】【靖言庸回】【素餐尸位】【归马放牛】【燮理阴阳】【痌瘝在抱】【五音六律】【允恭克让】【垂拱之化】【生生不断】【垂拱仰成】【巧言令色】【惟明克允】【不可向迩】【方命圮族】【昏垫之厄】【惟日不足】【九仞一篑】【抚绥万方】【遏密八音】等。
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

尚书相关成语

偃武修文

yǎn wǔ xiū wén

停止武备;提倡文教。出自《尚书・武成》。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停止战斗。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复制出处:《尚书・武成》:“王来自商,

详细解释

逋逃之薮

bū táo zhī sǒu

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出自《尚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一般作宾语,指避难所。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

详细解释

出入起居

chū rù qǐ jū

泛指生活上的行为。出自《尚书・冏》:出入起居,罔有不饮权。泛指生活上的行为。 复制出处:《尚书・冏》:出入起居,罔有不饮权。

详细解释

肯构肯堂

kěn gòu kěn táng

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出自《尚书・大诰》。一般作谓语、宾语,比喻子能继承父业。堂:立

详细解释

旁求俊彦

páng qiú jùn yàn

向各方面征求贤才。出自《尚书・太甲上》。一般作谓语,指向多方面征求贤才。旁:广;俊彦:才智过人的人。向各方面征求贤才。 复制出处:《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

详细解释

股肱耳目

gǔ gōng ěr mù

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出自《尚书・益稷》。一般作主语、宾语,指得力助手。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

详细解释

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出自《尚书・君陈》。《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详细解释

懋迁有无

mào qiān yǒu wú

买卖货物,互通有无。出自《尚书・益稷》。一般作谓语、宾语,指买卖。懋:通“贸”,贸易。买卖货物,互通有无。 复制出处:《尚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用法:

详细解释

一心一德

yī xīn yī dé

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出自《尚书・泰誓中》。一般作定语、状语,含褒义。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复制出处:《尚书・泰誓中》:“乃一德一心,

详细解释

搜扬侧陋

sōu yáng cè lòu

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亦作“搜扬仄陋”。出自《尚书・尧典》。一般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

详细解释

世轻世重

shì qīng shì zhòng

意思是刑罚要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出自《尚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世:当世。意思是刑罚要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 复制出处:《尚书・吕刑》:刑罚世

详细解释

调剂盐梅

tiáo jì yán méi

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指调解家庭纠纷。出自《尚书・说命下》。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调剂:调整使洽宜;盐梅:咸味和酸味。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

详细解释

颠越不恭

diān yuè bù gōng

指损害礼法,对上命不恭。出自《尚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余。颠越:陨坠,损害;恭:恭敬。指损害礼法,对上命不恭。 复制出处:《尚书・盘庚中》:乃

详细解释

同心同德

tóng xīn tóng dé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出自《尚书・泰誓》。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复制出处:《尚书・泰誓》:“受有

详细解释

至再至三

zhì zài zhì sān

指一而再,再而三。出自《尚书・多方》。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一般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指一而再,再而三。

详细解释

反戈相向

fǎn gē xiāng xiàng

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出自《尚书・武成》。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复制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

详细解释

发号施令

fā hào shī lìng

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出自《尚书・冏命》。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复制出处:《

详细解释

有条有理

yǒu tiáo yǒu lǐ

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出自《尚书・盘庚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

详细解释

民生涂炭

mín shēng tú tàn

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出自《尚书・仲虺之诰》。《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一般作谓语、

详细解释

如火燎原

rú huǒ liáo yuán

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出自《尚书・盘庚上》。一般作谓语、定语,指声势浩大。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复制

详细解释

恫瘝在抱

dòng guān zài bào

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出自《尚书・康诰》。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统治者或官员等。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复制出处:《尚书・康诰》:“呜呼小子

详细解释

靖言庸回

jìng yán yōng huí

同“靖言庸违”。出自《尚书・尧典》。一般作谓语、定语,指人言行不一。同“靖言庸违”。 复制出处:《尚书・尧典》:“静言庸违。”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言行不一

详细解释

素餐尸位

sù cān shī wèi

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汉・王符《潜夫论・思贤》:“虚食主禄,素餐尸位而但事淫侈,坐作骄奢,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一般作谓语、定语、

详细解释

归马放牛

guī mǎ fàng niú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出自《尚书・武成》。一般作谓语、宾语,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复制出处

详细解释

燮理阴阳

xiè lǐ yīn yáng

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出自《尚书・周官》。一般作谓语,指大臣辅佐天子。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复制出处:《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

详细解释

痌瘝在抱

tōng guān zào bào

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出自《尚书・康诰》。一般作定语,用于统治者。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怀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复制出处:《尚书・康诰》:“恫

详细解释

五音六律

wǔ yīn liù lǜ

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出自《尚书・益稷》。《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音乐。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

详细解释

允恭克让

yǔn gōng kè ràng

既诚敬又谦让。出自《尚书・尧典》。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允:诚信;克:能够;让:谦让。既诚敬又谦让。 复制出处:《尚书・尧典》:“允恭克让。”用法:作谓

详细解释

垂拱之化

chuí gǒng zhī huà

旧时形容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出自《尚书・武成》。《晋书・刘实传》:共虞任五臣,致垂拱之化,汉相萧何,兴宁一之誉,故能光降于当时,垂裕于百代。垂拱:垂衣拱手,比喻无所事事,不费力气。旧

详细解释

生生不断

shēng shēng bù duàn

不断地生长、繁殖。出自《尚书・盘庚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念念随灭,生生不断。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断:没有中断。不断地生长、繁殖。 复制出处

详细解释

垂拱仰成

chuí gǒng yǎng chéng

指垂衣、拱手、仰首,等待成功。比喻坐享其成。出自《尚书・毕命》: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垂:衣服下垂;拱:拱手;仰:脸向上。指垂衣、拱手、仰首,等待成功。比喻坐享其成。 复制

详细解释

巧言令色

qiǎo yán lìng sè

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出自《尚书・皋陶谟》。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复制出处:《尚书

详细解释

惟明克允

wéi míng kè yǔn

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对待事物,令人信服。出自《尚书・舜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惟:只有;明:明察;克:能;允:公允。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对待事物,令人信服。 复制出

详细解释

不可向迩

bù kě xiàng ěr

不可接近。出自《尚书・盘庚上》。一般作谓语,形容人或事物让人难以接近。迩:近。不可接近。 复制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用法

详细解释

方命圮族

fāng mìng pǐ zú

指不遵从法纪命令,危害同族的人。比喻民族败类。出自《尚书・尧典》。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方命:违命;圮族:危害族人。指不遵从法纪命令,危害同族的人。比喻

详细解释

昏垫之厄

hūn diàn zhī è

指受困于水灾。出自《尚书・益稷》。《后汉书・崔骃传》: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昏垫:迷惘沉溺,指困于水灾;厄:苦难。指受困于水灾。 复制出处:《尚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详细解释

惟日不足

wéi rì bù zú

只觉时日不够。出自《尚书・泰誓中》。一般作谓语,指只觉时日不够。惟:只;足:够。只觉时日不够。 复制出处:《尚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

详细解释

九仞一篑

jiǔ rèn yī kuì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喻功败垂成。出自《尚书・旅獒》。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喻功败垂成。 复制出处:《尚书・旅獒》:

详细解释

抚绥万方

fǔ suí wàn fāng

指安定天下。出自《尚书・太甲上》。一般作谓语,指安定天下。抚绥:安定、安抚;万方:万邦,万族。指安定天下。 复制出处:《尚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

详细解释

遏密八音

è mì bā yīn

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出自《尚书・舜曲》。一般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元首之死。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