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描写“长城”的词语

共 86 条词语

长城词语列表
  • 县楣

    xiàn méi

    前后两柱之间的柁梁。[查看详情]

  • 榆关

    yú guān

    山海关的别名。参见「山海关」条。[查看详情]

  • 鱼书

    yú shū

    ①.书信。②.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查看详情]

  • 方城

    fāng chéng

    ①.春秋时楚北的长城,为古九塞之一。其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北至邓县。②.山名:(1)​ 位于湖北省竹山县东南。(2)​ 位于河南省叶县南。[查看详情]

  • 口内

    kǒu nèi

    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查看详情]

  • 剖鲤

    pōu lǐ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为书信的代称。剖鲤,即拆信。[查看详情]

  • 玄塞

    xuán sāi

    长城。[查看详情]

  • 旆旌

    pèi jīng

    ①.亦作“斾旌”。②.泛指旗帜。[查看详情]

  • 马窟

    mă kū

    指饮马的积水窟。[查看详情]

  • 塞上

    sāi shàng

    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查看详情]

  • 内三关

    nèi sān guān

    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查看详情]

  • 贮蓄

    zhù xù

    ①.储存,积聚。②.指储存的物品。③.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④.指积存的钱。[查看详情]

  • 素鲤

    sù lǐ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素鲤。[查看详情]

  • 貌閲

    mào yuè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 这是 隋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 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 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 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查看详情]

  • 块肉

    kuài ròu

    指南宋末帝赵昺。[查看详情]

  • 柳条边

    liǔ tiáo biān

    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查看详情]

  • 锦车使

    jǐn chē shǐ

    指使者。语本《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锦车,以锦衣车也。”[查看详情]

  • 牧厂

    mù chăng

    清代设在长城和柳边以外的牧马场所。[查看详情]

  • 护筑

    hù zhù

    监领建造。[查看详情]

  • 八达岭

    bā dá lǐng

    山名。位于察哈尔省延庆县南,居庸关北,青龙桥西约二公里。元时尝置屯军于此,称为「居庸北口」。悬崖刻有天险二字。平绥铁路凿隧道经此。[查看详情]

  • 先鸣

    xiān míng

    ①.首先鸣叫。②.指首先登城而大呼。③.谓首先显露。[查看详情]

  • 赠鲤

    zèng lǐ

    ①.《孔子家语·本姓》:“﹝孔子﹞至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后用“赠鲤”比喻赠给贤子以嘉名。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赠鲤”谓寄人以书信。[查看详情]

  • 隐囊

    yǐn náng

    供人凭伏的软囊。犹今靠枕、靠褥之类。[查看详情]

  • 黄栌木

    huáng lú mù

    亦作“黄芦木”。[查看详情]

  • 自全

    zì quán

    保全自己。[查看详情]

  • 长城自坏

    cháng chéng zì huài

    ①.唐·李延寿《南史·檀道济传》②.檀道济是南朝时候宋代的名将。宋文帝时,檀道济出兵跟北魏作战,一连打了30多仗。他"多获胜利"。从此,威名震动了北魏。檀道济班师以后,进封司空,镇守寻阳(今江西九江),掌握的权力很大。因此朝廷对他非常猜疑害怕。朝中的一些大臣经常说它的坏话。当时,宋文帝连年生病。宋文帝的兄弟彭城王刘义康担心宋文帝突然死去,没有人制服檀道济,老是想找个机会除掉他。[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