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 仁
- 拼音
- qīn rén
- 注音
- ㄑㄧㄣ ㄖㄣˊ
- 繁体
- 親仁
亲仁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亲仁
亲近有仁德的人。
引证解释
亲近有仁德的人。
引《论语·学而》:“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朱熹 集注:“亲近也;仁,谓仁者。”
晋•陆机 《辨亡论下》:“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
南朝•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既而仇讎未殄方凭大国之威;宗祏阽危,尤仰亲仁之德。”
网络解释
亲仁
亲近仁爱有德行
亲仁的字义分解
-
亲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 如 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2. 婚姻。 如 亲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如 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 如 乡亲。 5. 本身,自己的。 如 亲睹。亲聆。亲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 如 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 如 亲吻。 亲 [ qìng ] 1.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
仁
仁 [ rén ]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 如 仁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 如 核桃仁儿。 3. 姓。
亲仁造句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中国自古就有亲仁善邻、崇信修睦的优良传统。
3、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就有和为贵、亲仁善邻的传统。
4、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亲仁善邻,崇信修睦的优良传统。
5、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向来具有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民族美德。
6、成立思想:本教以生生不息,体天心之仁,亲亲仁民,仁民爱物为中心思想.
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的重要讲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亲仁善邻”,“群居和一”的展现,中国对东盟的外交政策是久以持之的“睦邻友好政策”。
9、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充分体现了纯粹王道的特征,即亲仁善邻、以德行仁、以大事小、协和万邦、悦近来远。
10、因此,郑和下西洋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外交”的特征,即亲仁善邻、以德行仁、以大事小、协和万邦、悦近来远。
亲仁的相关词语
【亲仁】的常见问题
-
亲仁的拼音是什么?亲仁怎么读?
答:亲仁的拼音是:qīn rén
点击 图标播放亲仁的发音。 -
亲仁是什么意思?
答:亲仁的意思是:亲近有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