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 语
- 拼音
- sú yǔ
- 注音
- ㄙㄨˊ ㄩˇ
- 词性
- 名词
- 繁体
- 俗語
- 近义词
- 俗话 俚语 俗谚 鄙谚
- 反义词
- 雅语
俗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俗语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例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本为吏期不对。——《汉书·路温郐传》
英flok adage; common saying;
引证解释
民间流传的说法。
引《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引《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们少俗语説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方言土语。
引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濡水 ……西北入 难河。‘濡’、‘难’声相近 狄 俗语讹耳。”
唐•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所以 晋•楚 方言、 齐 鲁 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指当地的习惯称呼。
引《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国语辞典
俗语
通俗流行的话语。
引《红楼梦·第五七回》:「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原来劳航芥自到了香港在港督那里挂了号,管理诉讼等事俗语就叫作律师。」
近鄙谚 俚语 俗谚
反雅语
网络解释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俗语的字义分解
-
俗
俗 [ sú ]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如 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如 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如 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 如 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
语
语 [ yǔ ] 1. 话。 如 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 如 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 如 手语。旗语。 4. 说。 如 细语。低语。 语 [ yù ] 1. 告诉。 如 不以语人。
俗语造句
1、俗语道:不以成败论英雄,他那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为逊色,他将成为经历磨难而战无不胜的巨人,值得每个人倡导。
2、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弗兰西斯·培根
3、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俗语又说:劳而无功。要想用上这枚绣花针,恐怕做了神仙才有指望。你我皆凡人,还是少做无用功,祝你用巧劲,拨千斤,轻轻松松,马到成功。
4、本文分析了广西宜州的方言俗语,认为修辞手法多样,具有独自的修辞艺术特色。
5、新加坡前高级政务部长施迪也以马来俗语“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来赞誉李光耀。
6、俗语说‘女大十八变’若是将来定然会出落得倾国倾城之貌,想那小子也真是福浅命薄!我若能抱得那般美人,这一生倒甘愿为她做牛做马了呢!
7、俗语说“按下葫芦浮起了瓢儿”,说的就是决策单一化的表现。
8、研究海南闽方言与民俗关系,得出闽方言区民俗孕育和产生了闽方言俗语。
9、事后杨林转笑着说:“民间有‘十斤狮,九斤头,好运在后头的’俗语,送喜狮子就是对尊客最好的祝福。”。
10、现代传播媒介强化了“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古老俗语的适用性。
俗语的相关词语
【俗语】的常见问题
-
俗语的拼音是什么?俗语怎么读?
答:俗语的拼音是:sú yǔ
点击 图标播放俗语的发音。 -
俗语是什么意思?
答:俗语的意思是:通俗流行的话语。
-
俗语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俗语的近义词是:俗话 俚语 俗谚 鄙谚
-
俗语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俗语的反义词是: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