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

拼音
wú gōng
注音
ㄨˊ ㄍㄨㄥ
词性
名词

蜈蚣的意思

词语解释

蜈蚣wú gōng

  1. 节肢动物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虫。

    centipede;

引证解释

  1. 节肢动物。体扁长。头部金黄色有鞭状触角。躯干部背面暗绿色腹面黄褐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足一对。第一对足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中医入药。

    唐•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蜈蚣《南越志》云大者其皮可以鞔鼓。取其肉暴为脯美于牛肉。”
    《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令军速过言不闻蛮景烟瘴, 瀘水 蜈蚣 巴 蛇,乃蛮地毒物。”
    曹禺 《原野》第一幕:“哼我跟瞎婆子是一尺的蝎子碰上十寸的蜈蚣今天我们谁也不含糊谁。”

国语辞典

蜈蚣wú gōng

  1.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身体扁而长全身有许多体节每一节上有对脚。最小的蜈蚣仅一公分长十三对脚;最大的将近三十公分,有一百七十七对脚。故也称为「百足」、「百足之虫」、「百足虫」。体节的第一对脚有毒爪可射出毒液,当作武器;最后的一对脚特长有如尾巴。常栖息于朽木或石缝下捕食昆虫。古时称为「螂蛆」。

网络解释

蜈蚣 (节肢动物)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蜈蚣的字义分解

  • 蜈 [ wú ] 1. 〔~蚣〕节肢动物,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虫,中医入药。

  • 蚣 [ gōng ] 1. 〔蜈~〕见“蜈”。 蚣 [ zhōng ] 1. 〔~蝑〕即“螽斯”。

蜈蚣造句

1、随着呼啦啦一声响,一条大“蜈蚣”飞上了蓝色的天空,它摇头摆尾地扑打着耳旁的“小燕子”。

2、蜈蚣蛇蝎是毒虫,但用得其当不也能以毒攻毒地治病吗?

3、另外,在峡谷内还生长着一种植物叫耳羽岩蕨,属蕨类,当地百姓叫它“蜈蚣草”或“羊齿兰”。

4、据载在一次大的毁灭性地震的前几天,老鼠、鼬鼠、蛇和蜈蚣离开巢穴向安全地带转移.

5、绿娃会喷火,曾熔化蜈蚣兵的斧子,被妖精用冷泉清凉酒醉倒,又被冰冻。

6、15g,陈皮12g,香附12g,穿山甲30g,橘核15g,全虫20g,蜈蚣20g,土鳖虫15g,僵蚕15g,白花蛇30g。

7、放蛊就是下蛊毒!苗疆一带的苗女喜欢将蜈蚣、毒蜘蛛、青蝎子、癞蛤蟆这五种最毒的蛊类,同放入一个坛子中。

8、伍咏薇瑜伽玩人体蜈蚣海外网6月24日电。

9、做烧烤的同时,按照灰袍人吩咐把蜈蚣草和穿心草混合成的汁液均匀涂抹在兔肉上。

10、一百十六、潘玮柏肖想夹蜈蚣配卤肉饭。

蜈蚣的相关词语

【蜈蚣】的常见问题

  1. 蜈蚣的拼音是什么?蜈蚣怎么读?

    答:蜈蚣的拼音是:wú gōng
    点击 图标播放蜈蚣的发音。

  2. 蜈蚣是什么意思?

    答:蜈蚣的意思是:动物名。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身体扁而长,全身有许多体节,每一节上有对脚。最小的蜈蚣仅一公分长,十三对脚;最大的将近三十公分,有一百七十七对脚。故也称为「百足」、「百足之虫」、「百足虫」。体节的第一对脚有毒爪,可射出毒液,当作武器;最后的一对脚特长,有如尾巴。常栖息于朽木或石缝下,捕食昆虫。古时称为「螂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