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试
- 拼音
- diàn shì
- 注音
- ㄉㄧㄢˋ ㄕˋ
- 繁体
- 殿試
殿试的意思
词语解释
殿试
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皇帝亲临主持。
英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 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 唐•武则天 天授 二年于 洛阳 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开宝 八年 太祖 于 讲武殿 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太平兴国 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 元•无殿试。 明•清 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 清•赵翼 《陔馀丛考·殿试》。
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
引《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阁诗》的身不满三尺 王勃 殿试么?”
国语辞典
殿试
古时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中主持。
引《明史·卷七〇·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元代对读书人的通称。
引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他本是太学中殿试怎想他拳头上便死,今日个则落得长街上检尸。」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网络解释
殿试
殿试,为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殿试的字义分解
-
殿
殿 [ diàn ] 1.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 如 宫殿。宝殿。金銮殿。殿堂。殿阁。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试。 2. 〔~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 3. 在最后。 如 殿后。殿军。
-
试
试 [ shì ] 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 如 试车。试图。试航。试问。尝试。试金石。 2. 考,测验。 如 试场。试卷。试题。笔试。考试。口试。
殿试造句
1、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2、钟馗原本是举人,因貌丑,三次殿试都没有赢得“印象分”,最终一头撞死、含恨而终。
3、在同年朝廷殿试中,荣获一甲二名,以大刀绝技“魁星踢斗”惊服天下,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榜眼及第”,授封为“一等御前带刀侍卫郎”,任职终身。
4、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
5、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
6、谢远涵17岁入县学,19岁中举人,20岁时进京赴考光绪甲午恩科,殿试中三甲第五十五名,赐同进士出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彼时才21岁。
7、考官祖居岭南,嗜茶如命,一试抚掌:此茶猴采,文章好彩!此茶当名“好彩红”,少年果得殿试功名。
8、微臣奏请万岁,取消张好古殿试资格,将张好古即刻逐出皇宫,永不叙用,以正国法。
9、但昨过琉璃厂书肆,见最近殿试卷数册,文体与古人大殊,卑靡琐委,毫无正大堂皇之气。
10、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试,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殿试的相关词语
【殿试】的常见问题
-
殿试的拼音是什么?殿试怎么读?
答:殿试的拼音是:diàn shì
点击 图标播放殿试的发音。 -
殿试是什么意思?
答:殿试的意思是:①.古时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中主持。②.元代对读书人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