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菅兰

山菅兰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山菅兰
拼音拼读
shān jiān lán
药材别名
山猫儿、桔梗兰、假射干、蛇王修、山交剪
英文名称
Cymbidium japonicum
功效分类
拔毒生肌药
药用部分
百合科植物山菅兰Dianella ensi- folia (L.) DC.的根茎及根。
动植物形态
草本。具根茎。叶2列状排列,条状披针形,长30cm以上,宽1.2~3cm 以上,基部鞘状套折,先端长渐尖,边缘和沿叶青中脉具细锐齿。总状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分枝疏敷;花淡黄色、绿白色至淡紫色;具长短不一的花梗;花被片6,长圆状披针形,开展;雄蕊6,花丝极厚,花药线形,暗棕色;子房近圆形,花柱线状,柱头部明显的3裂。浆果卵圆形,蓝紫色,光滑;种子5~6颗,黑色。
产地分布
产地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台湾、浙江。
采收加工
四季可采,洗净,去皮晒干。
药材性状
根状茎极短,直径约1cm,节间亦短,长约5mm(顶部带有地上茎茎基),节上有鳞叶残留和多数长短不一须根,均为浅灰黑色。须根直径约1.5mm,具细纵棱及环状裂痕,或皮层脱落露出浅棕色木质部,较易折断,断面肉眼可见髓部中空。气微,味辛。以粗大、干燥易折断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经无。
功效作用
拔毒消肿,散瘀止痛。属拔毒生肌药。
临床应用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醋调敷。外用主治瘰疬,痈疽疮癣,跌打损伤,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
药理研究
全草有毒,家畜中毒可致死。人误食其果可引起呃逆,甚至呼吸困难而死。可按中毒急救一般原则处理,并对症治疗。
化学成分
山菅兰含酸模素(musizin, dianellidin),2,4-二羟基-3,5,6-三甲基苯甲酸甲酯(methyl-2,4-dihydroxy-3,5,6-trimethyl- benzoate)、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methyl-2,4-dihydroxy-3,6-dimethylbenzo- ate)等。
使用禁忌
有大毒,严禁内服。
配伍药方
颈疬毒:山菅兰适量,捣烂,用面料裹敷患处。(《《生草药性备要》》)
相关中药材推荐

冬瓜皮 dōng guā pí
清热利尿、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冬瓜皮具有利尿作用,使排尿速度增加,且具有降血糖作用。

鸡骨香 jī gǔ xiāng
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属理气药。

青皮 qīng pí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属理气药。

穿山甲 chuān shān jiǎ
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甜瓜子 tián guā zǐ
清肺,润肠,化瘀,排脓,疗伤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白芷 bái zhǐ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臭梧桐 chòu wú tóng
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白苏子 bái sū zǐ
下气消痰、润肠通便。属泻下药分类下的润下药。

溪黄草 xī huáng cǎo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