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铜

自然铜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自然铜
拼音拼读
zì rán tóng
药材别名
石髓铅、方块铜
英文名称
native copper
功效分类
活血止痛药
药用部分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Pyrite的矿石。
动植物形态
晶体少见,偶见立方体或四六面体。常呈不规则状、树枝状、薄片状、粒状等。
产地分布
主产于四川、陕西、云南、辽宁、河北、湖南、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采挖后选取方块状、黄色光亮者,除去杂石、沙土及黑锈。
药材性状
多呈方块状,大小不一,边长0.2~2.5厘米。表面亮黄色,有金属光泽,有的表面棕褐色,无金属光泽,具棕黑色或墨绿色细条纹及砂眼。立方体相邻晶面上 条纹相互垂直。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体重,质坚硬或稍脆,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或棕褐色,可见银白色亮星。无臭,无味。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归肝经。
功效作用
散瘀、接骨、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多入丸、散,若煎服,宜先煎;外用适量。用治跌扑肿痛,筋骨折伤。
药理研究
口服含有自然铜的接骨丹,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地区的井水中加入自然铜,可起到预防作用。自然铜在试管中对多种病原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
化学成分
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亦有铜、镍、钡等多种金属混入。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打扑伤:自然铜(研极细,水飞过)同当归、没药各1.5克。以酒调频服,仍以干摩痛处。(《本草衍义》)
②治跌扑骨折:自然铜(煅通红,醋淬七次,放湿土上月余用)、乳香,没药、当归身、羌活等分。为散,每服6克,醇酒调,日再服。(《张氏医通》自然铜散)
③治心痛:自然铜火煅,醋内淬九次,为末。每痛,醋调一字下。(《卫生易简方》)
④治项下气瘿:自然铜贮水瓮中,逐日饮食。皆用此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久吸之亦可。(《直指方》)
⑤治一切恶疮及火烧汤烫:自然铜、密陀僧各30克(并煅研),甘草、黄柏各60克(并为末)。上四味,一处研细,收密器中,水调涂或干敷。(《圣济总录》自然铜散)
⑥治杖疮:自然铜(醋淬七次)15克,乳香、没药各9克,茴香12克,当归15克。上为细末。每服15克,温酒调下。(《证治准绳》乳香散)
⑦治暑湿瘫痪,四肢不能动:自然铜(烧红,酒浸一夜)、川乌头(炮)、五灵脂、苍术(酒浸)各30克,当归(酒浸)6克。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觉四肢麻木即止。(《纲口》引《陆氏积德堂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冬瓜皮 dōng guā pí
清热利尿、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冬瓜皮具有利尿作用,使排尿速度增加,且具有降血糖作用。

鸡骨香 jī gǔ xiāng
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属理气药。

青皮 qīng pí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属理气药。

穿山甲 chuān shān jiǎ
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甜瓜子 tián guā zǐ
清肺,润肠,化瘀,排脓,疗伤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白芷 bái zhǐ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臭梧桐 chòu wú tóng
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白苏子 bái sū zǐ
下气消痰、润肠通便。属泻下药分类下的润下药。

溪黄草 xī huáng cǎo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